编者按:邹良严先生是我校1933届校友。
芍药吐蕊,槐花飘香。每逢暮春季节,睹景生情,触目动心,唐山校园里锣鼓喧天,歌声嘹亮,一年一度的校庆的欢乐景象,就会油然涌现在脑海之中。虽然时隔四、五十年的漫长岁月,时代几经变迁,而一桩桩、一件件学校生活往事,仍会不时浮现眼前,历历可数,至今记忆犹新。
我的母校是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也就是现在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这个学校历史久远,校名数易。一般人通常叫它唐山交大,或交大唐院。也有些校友干脆叫它唐山学校。早在上个世纪一、二十年代,唐山学校就和北洋学校、南洋学校共同成为国人自办的三个工科名牌“洋学堂”。由于一些校友留学欧美进修深造,成绩昭著,博得国外一些人士的好评,特别是在美国一些著名学校享有盛誉,因此有人称之为“东方康乃尔”。这个学校毕业生大部分被分配在铁路部门工作,成为铁路建设的骨干力量。可以这样说:在国内,凡有铁路的地方,就有唐山学校的毕业生。所有设有铁路工程科系专业的大专院校或研究机构,都会看到唐山学校的校友。这个学校为什么能够长期经受起时代变革和战乱、动乱的严峻考验,而仍能保持其盛誉不变?主要的是它有其一贯的传统校风和独特的精神实质,那就是在上个世纪二、三年代流传在我校教师和学生中的“唐山精神”。(Tangshan Spirit)当时曾有人豪迈的说:石可烂,海可枯。“唐山精神”不可丢。构成“唐山精神”的一贯的传统校风和独特的精神实质,究竟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它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一环,就是强调教学质量。这个学校的办学方针,是培养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人才。多少年来,学校制定的一切规章制度,教学方法,组织措施,都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并且不断巩固发展,因而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建设人才。
下面,我将介绍唐山学校的基本面貌和如何体现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唐山精神”。需要说明的是,我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考入唐山学校的,三十年代初期毕业,因此,本文描述的情况,是以哪个时期耳闻目睹,亲身体验为准绳的。
管理民主,教授会议起主导作用
自学校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国内形势一直动荡不定,军阀混战,政权变更,学校负责人也随政权更迭而不断易人。为了使学校不受外力干扰,不使教学受损失,教授会议起了关键作用。历任校长都十分重视教授会议,有关招生考试、教学计划的制定、学生学习成绩考核、教授的聘任和辞退以及其他有关教学的重大问题,都要征求教授会议的意见,学校当局才做出最后决定。因此,无论局势如何动荡、变化,学校教学秩序都能保持正常进行。
课程宽广,教材先进
唐山学校多年来是以土木工程为主的单一大学。土木工程也叫民用工程,是针对远古以来的军事工程而言的,是一个最为古老的学科。顾名思义,它包括的课程范围非常广泛。唐山学校土木工程系本科共有40多门课程,规定应取得的学分为460个学分,和美国著名院校,如麻省理工学院、康乃尔大学基本相同。另外,教师用英语讲课,学生用英语做作业、答卷,学生的英语程度比较好,这些情况,美国的一些院校是了解和承认的。这对一些同学赴美留学非常有利,无论在麻省理工学院或康乃尔大学中途插班或入研究院深造,都是受欢迎的。有人说,唐山学校的毕业生去美国留学,由于勤奋学习,一般八个月就可以取得硕士学位,两年内就可以取得博士学位。在解放前,有相当数量的同学投考庚子赔款留学或省市官费留学大都被录取,种种事实说明,唐山学校培养的学生质量是很好的。
全国招生 选拔英才
唐山学校,在二、三十年代招考学生,设有北平、上海、武汉、广州四个考点。(以后在沈阳也设过考点)。同样考题,同时考试,集中评分,择优录取。一般招收40或80名学生。报考人数经常在2000—3000人以上。被录取的学生都是中学的优秀生,有的人经过常年补习,投考两三次才被录取。究竟唐山学校有什么魔力能够吸引这么多人,长途跋涉,不辞劳苦竞相报考呢?他们认为在这个学校可以学到真实本领,毕业后可以分配到铁路技术部门工作,地位稳定,待遇好,生活有保障,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他们认为这个学校在国外声誉好,毕业后可以到国外深造,实现更高的理想。在北洋军阀割据时代,一些当权人物,想用走后门的方法把不合格的学生塞进校内,经过学校坚决抵制,一个也未能得逞。
严格的考试制度
唐山学校校规中最为突出的一环是严格的考试制度。在学校里,学生刻苦学习,不畏难,不苟安,争取学习成绩达到标准。教师除认真教学,循循善诱外,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在评分时,教师认真细致,不徇私,不迁就,保证不出赝品。下面,我介绍一下当时的考试制度和如何执行的。
(一)月度考试——每门课程每月考试一次,每学期有三次。
(二)期终考试——学期终了,每门课程举行一次期终考试。每门课程的期终成绩是由月度考试平均成绩和期终考试成绩各占50%核算。无论哪门课程,月度考试平均成绩超过90分的,可以免除期终考试。按月度考试的平均成绩作为该门课程的期终成绩。
资料来源:《校史资料选辑》第16期(1999年5月)
(三)周测验和临时测验——各个教师掌握不同。有的一、二周举行一次。有的教师不定期举行。在计分时,有的教师作为月度考试评分时参考,有的不考虑。
(四)毕业生学业成绩总评和名次顺位——在每次期终考试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将成绩送交注册股登记存查。在学生毕业时,由注册股根据各门课程的学分比重,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每个学生全部学习总成绩,并按成绩多少排出顺位。
(五)“第一次失败”和“双失败”
期终考试成绩不满60分,可以在下学期开学前补考。补考成绩满60分即算通过。(超过60分仍按60分计算)不满60分,称作“第一次失败” (First Fail)。按规定可以在下学期随下一年级重修这门课。重修课程期终考试成绩满60分,计算通过。如果不及格,可再补考一次。补考及格,也算通过。补考仍不及格,叫做“第二次失败”(Double Fail)。将强迫退学(实际就是被开除学籍)。
(六)千锤百炼,选拔真才——由于考试制度严格,并且坚决执行,每年都能为国家造就一批高质量的优秀毕业生。但经常也有一些“双失败”学生被迫退学,还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自动转入他校或中途辍学参加工作。有很多班入学是40人,实际毕业的不足半数。所以,过去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冰砚寒窗,大浪淘沙似的选拔出来的尖子人才,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由于各种原因中途辍学的学生,由于在校学习几年,以后在工作中,也都有很大的发展。
教师循循善诱、 认真负责
唐山学校在教学上采用的是启发诱导和重点突出的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理论上逐步通晓课程内容的精神实质,增强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使他们理解课程的全貌。从来不用填鸭式的强输硬灌方法,使学生如入五里雾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罗忠忱教授讲的课程是应用力学和材料力学,他的讲课方法是最为得当的,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首先,他要求自己对所授课程要有透彻的理解。什么地方难懂,什么地方是重点,早已心中有数。使他能够按轻重缓急,有选择、重点突出地去讲课。加之他的英语流畅,口齿清晰,讲得深入浅出,条理分明,用语精练,言简意赅,不说一句无用的话,不漏掉一个重要之点。对一些难解的关键问题,他经常重复讲两三遍,使学生完全理解而后止。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字字入耳,句句扣人心弦,真是疑团冰释,茅塞顿开,整个课堂除老师铿锵有力的讲课声外,非常肃穆,鸦雀无声。
“五老”把关,保证学生高质量
人们通常称罗忠忱、伍镜湖、李斐英、黄寿恒、顾宜孙为教授中的“五老”。他们都是上个世纪一、二十年代来校任教的。把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人们尊敬他们,不仅因为他们教龄长,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坚守岗位,不见异思迁,以教学为终身事业;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坚持原则,认真执行考试评分制度,铁面无私,刚毅不阿,不使学校造就一个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不放出一个赝品。对考试不合格的学生,一定要补考重学。对考试“双失败”的学生毫不留情,按规章强迫退学。尤其是罗教授执行这一条特别严格,几十年来经他手强迫退学的学生大有人在。有的人认为这种办法有点过火,也有人认为不这么办,就不能保证学生的高质量,“五老”把质量关把得好。罗教授说过,学生由于“双失败”而退学,是由于天资所限造成的,是荣誉退学(Honorable Dismission),和触犯校规做一些不名誉的事而被开除学籍者有别。以上的五位教授虽已相继过世,但是,他们的音容笑貌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将永远受到学生的深刻怀念。
学生刻苦学习,有远大抱负
学生自觉刻苦学习是提高学业质量的关键。唐山学校学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就是只有学好本领,毕业后才有工作可做,才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他们入学以后,不辞劳苦,不怕困难,抢分夺秒,刻苦学习。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没有假日、星期天和平日的区别,除了正当的娱乐时间外一切时间都在学习。本来每晚规定7时至11时为晚自习时间,已经够长的了,但是,大多数学生还是觉得课业太多,时间不够,还要早起或利用休息时间抓紧学习。严寒酷暑,他们学习不叫苦;头疼脑热,学习不中断。有些人,活动范围只是课堂、食堂和宿舍。整天不离椅,不起座,手不释卷。有人给他们起个绰号叫椅子人(Chairman)。有些人寒暑假不回家,坚持学习。有个别同学,学习熬到深夜,头晕目眩,就用冷水洗面,继续学习。有的工友见到学生这样不知疲倦,刻苦学习,用惊异、怜悯的口气问道:你们学习这么刻苦,从来没见你休息过,不怕累坏身体吗?这位同学说:家里老人省吃俭用,拿钱供我上学,国家出资培养我读书,如果我不能学出个名堂来,我将对不起家中老人,对不起妻子儿女,对不起国家,我将没脸见人,没法活下去。
回顾与前瞻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使母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学校又有了巨大的发展。现在,学校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优良的传统校风,有丰富的图书和精良的教学设备,有数千名优秀的教师、干部和职工队伍。祝愿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协力,互相勤勉,共同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而献身,为发展科学技术而放异彩,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把母校办成名驰中外、誉满士林的重点工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