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老校友回忆,交通大学这个校名,是在一九二O年冬,最先由电机工科第一届毕业生、一九一一级校友、当时在交通部任职的钟秉峰提出的。那时刚上任不久的交通总长叶恭绰,为了提高和发展交通教育,一上任就着手进行部属学校的改组,采纳了钟秉峰校友的建议,提请北洋政府通过,即将交通部部属的四所学校:北京铁路学校、北京邮电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和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合并改组为一所学校——交通大学,叶恭绰任校长,并于一九二一年春正式启用交通大学校名。它包括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交通大学北京学校三部分。
一九二二年夏,北洋政府改组,叶恭绰下台。随之交通大学也重新改为两所学校,即改交大沪校为交通部南洋大学;改交大唐校为交通部唐山大学,改交大京校为交通部唐山大学北京分校(一年后又独立为北京交通大学)。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都南京。沪、唐
、京三校先后由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接管,并分别改名为交通部第一、二、三交通大学。一九二八年秋,交通部推行合并计划,重新以交通大学总其名,任命一位校长,以沪校作为交通大学本部。在上海设有电机工程、机械工程、交通管理三学院。改京校为交通大学北平管理学院分院,改唐校为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抗日战争时期,三地校址分别几经迁移,学校名称也几次改换,但仍然属于交通大学一个学校。直到抗战胜利后,一九四六年起,三校先后独立。在上海的仍称:国立交通大学;在唐山的改称:国立唐山工程学院;在北平的改称: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由此看来,当时定名交通大学,有三个意思,一是隶属关系,交大从一九O六年改隶邮传部起,到一九三七年秋改隶教育部前,都属于交通部门;二是学科设置,学校从一九O七年冬设置第一个工程学科,即铁路专科起,到解放初,主要是交通方面的专业学科;三是毕业生的出路,学生毕业后,大多服务于交通部门。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交通大学校名早已突破原来的含意。目前,由于历史渊源而沿用交通大学这一校名的学校在全国有五所:西安交大、上海交大、西南交大、北方交大和新竹交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