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校门
唐山校门
1902年8月,自八国联军从山海关撤军开始,清政府就开始积极筹划恢复山海关铁路官学堂之事,终因经费支绌,未能实现。
1905年8月,经长达半年的反复比较和选择,督办复校工作的关内外铁路总局以学堂课业必须考究机器为由,呈请在离唐山机器厂(即其后的唐山机车车辆工厂)较近的唐山建校,并拟定了工程计划,绘制了学堂图式,计划购地200亩,建造教学与生活用房110间的计划,经督办关内外铁路大臣批准,唐山建校由此开始。
1907年2月,建校工程大体竣工,3月4日,学校正式开始行课,7月,清政府设立邮传部,主管“路、轮、邮、电”四政,1908年1月,邮传部颁发学校关防(校印),校名改为“邮传部唐山路矿学堂”,从此,学校成为独立开办,面向全国铁路的学校,我校办学历程中曾产生过辉煌影响、留下了许许多多彪炳史册的“唐山时期”自此开始。
在此期间,虽然学校屡次改变隶属关系,屡变校名,但在千千万万学子心目和社会当中,直到今天,“唐山交通大学”无疑是影响最为深远、名气最为响亮的。
灵秀唐山
唐院全貌
唐院西楼及东楼
唐院水塔
唐院眷诚斋
唐院图书馆
峨眉校门
1972年,学校内迁四川峨眉改为现名,并沿用至今。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在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省首府成都市扩建西南交通大学总校,原峨眉校址改为峨眉校区。
九里校门
西南交通大学素以“治学严谨”著称。建校之初,学校即以欧美先进大学为范式,以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为后盾,按照起点高、基础厚、重实践、严要求的原则培养学生,其一流的教育质量享誉海内外。
校区正门

犀浦校门
2004年,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郫县犀浦镇建成新校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一校两地三校区”的格局正式形成。
在113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曾历经18次迁址、18次更名而矢志办学、弦歌不辍;备尝八国联军侵略、抗日战争颠沛流离、唐山大地震之苦而百折不挠、奋斗不息。全校师生始终以教育兴国为己任,弘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秉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优良传统,培养了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特别是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校区南门
校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