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学长从旧金山运回成都母校的书籍刊物等第一批十六箱、第二批二箱共计十八箱,路程粗算一下,绕道日本大约24000里,其中包含了许许多多校友和其他单位同志们的热心和辛劳,是一件很值得做的实事。但是鲁恂如(土1943)一再来信说那些书刊不一定都有用,希望不要多宣传,因之,在美国那边,我们就不多说了。 这件事在上海这边却办得不顺利。因为我以为上海港无直航旧金山的货轮,故曾在《校友通讯》创刊号第40页登了“征求帮助”这篇向全国各地校友求助的短文,尽管江西、福建等地都有响应,但都不落实。于是我就不管什么人,在上海在各地乱找门路乱打听。上天不负有心人,一次在和笪明学长(管1945)谈话中,无意了解到他的一个外甥女婿吴俊观先生是上海远洋公司的船长。经笪介绍,吴先生表示出极大的热情,他认为这件事对国家有好处,他一定尽力去办,上海去旧金山不仅有班船而且很多,他当亲自办好这件事。过了一两个月,他远航任务改为休斯顿,他对我说他已另外的去旧金山的船长代他办好这件事了,要我告诉美方随时准备着送书到旧金山码头等等。我于是。我于是就立即函告美国的刘德俊学长,让他们有个准备。 旧金山刘德俊早已将存陆家的几箱书搬到自己的家中,另外林、杨二位的赠书也集中在公司办公室等待消息。1990年1月9日,刘德俊接到中国普河号轮船李守谦船长从美国洛杉矶来的电话,告知船将于1月11日到旧金山,当晚离去,要求掌握时间。1月11日上午船到旧金山,李船长又电话要领事馆证明便于进中国海关。这样把刘德俊可忙得难以对付,幸好,由林同炎老前辈学长出面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经同意后由刘德俊奔去办一张总领事馆致中国海关请予支持的证明函。就这样,这第一批十六箱的书刊,箱箱都要贴林同炎交上海陈学甫的字样,相当麻烦,真是为难了刘学长。刘来往开车联系、搬运、装卸、写标贴、上船还要办委托手续等等,弄到晚上9点才回家,当晚这条普河号远洋轮起锚离美返程了,多亏美国的学长们的百般努力,终于完成了艰难的第一步。 2月3日恰是星期天的下午,我突然接到上海远洋公司汉江河号李长宝船长的电话,说是船已到上海港,要求2月4日一定要来办手续取书,因2月5日船要离港。星期日下午,我一筹莫展,立即请上海校友会新领导沈正光想办法,经沈的联系安排,我们找了陈妙法(桥1966)和张长春(桥1962)二位学长请求派车,尽管是星期天下午,但二人都保证不误事,当晚陈妙法立即来电告知车已派定。2月4日我和郑永定(铁1964)二人去上海港10区找李长宝船长,他交我二张林炎同和旧金山总领事馆函的复印件去上海吴淞海关(在上海九区)办进关手续,也真想不到却会那样的困难。因按海关规定,海外捐赠应由单位即母校西南交大先向成都海关批准后(不知是否要经北京税务总署的手续)转到上海海关发落,我和郑定永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因为第二天船要开走了,退回去岂非笑话,而先卸下入库代办,也不知那年那日要花多少库存费。最后,我们找了吴淞海关的关长,其实关长那里早已有了林同炎和旧金山总领事馆的原件函,情况早已知道一些,他立即交办公室的陆容奎同志处理,听我们汇报后陆很客气,他说海关对你们为国家做了好事,尤其你是七十几岁的人还这样奔走,很为感动,我们商量一下,这次临时发生的事件作为特殊处理,但必需严格检查后才能放行,同时以后如有相同的事,则应及早按章先办好手续等等。真是上天保佑,特准放行了。 我们回到普河号船上取书交检,李长宝船长另交了一张英文发票给我们,说是普河轮从旧金山返程到日本神户港时,普河轮不去上海,原李守谦船长把在日本转运的事交给汉江货轮他去接力了。这样,日本神户开出的英文发票一张,内有报关费、装卸费及暂放三笔共13000日元(约合100美元),李长宝船长已为我们代付,他详细研究了我们这次的长途赠书确是为国家做了好事,他知道校友会穷更没有外汇,因之他向上海远洋公司上级建议并同意,由公司来帮助我们给予公家报销,说是对国家有利的事大家来完成!同时他把这张发票的另一联给我们作为纪念,现暂存我处。书是船上用高桅杆起重机从船仓直放到我们车子旁边,其中有少数二三箱已散了,我一箱也搬不动,又是李长宝船长号召在休息中的船员帮助我把十六箱搬进车子。说我年纪大了不要伤了身体,真是年老得益不少。 书是要经火车运到成都母校的,故先送上海铁路局第五工程公司,交给较年轻的校友沈金如和荣林昌二位,车一到公司,刘经纶经理马上指挥机关人员你一箱我一箱全搬进放好,我又是一点没花力气,我又沾了年老没力气的光。 之后,就是沈金如、荣林昌而位小校友的事,按行李房的要求,每箱书都要重新捆扎,于是我买塑料带,找集体单位等来帮忙,这时恰是近春节期间,车站特别忙,在沈、荣二位的努力下,他们私人也花了钱,单是行李手续方面要花好几元钱,与此同时,我又找了上海铁路分局的金纪康学长(运1966),他批示交上海车站按公物办理由182次快车发送成都,就这样不多时,第五工程公司派了人把16箱重新装扮好的书刊快车直发成都了!以上是第一批书的长途跋涉过程,一路上作为校友会和母校,没有花一分钱,全是有关单位和校友个人掏的腰包,从中可看到我们校友们在报效母校中是多么的充满热情,而校外各单位又是如何地也掏腰包在帮助做成好事,真是得道多助啊! 第二批两箱书是突然来的,3月26日上午我又突然接到汉江河轮的电话,说是又来二箱书,要求第二天要拿走,我以为有一定把握。车子请上海铁路局姚守然学长(桥1963)派,27日上午我到船上,还是那位李长宝船长,我拿了单子再找海关陆容奎先生,这次的书,他和我都很突然,认为不能再特殊办理,后来他们内部开了小会后,出来告诉我,说是应请四川省驻沪办事处提个意见,我又只好再跑这个单位,又是承办事处的同志支持,批了请海关帮助解决的话,后来海关陆容奎先生讲,陈老今后无论如何必须按上次说的办法做,不然每次都有个照顾的话,就无法办了。我深知海关有其必需遵守的章程,合情合理但法规上通不过,实在不能为难人家。我特别着重提这件事,是希望母校及时先办好这件事,一劳永逸,以后就好办了。 三月份,我回到成都母校,图书馆覃俊馆长告诉我,所有校友们赠送母校的书,应该都有用的,过期的书,从技术角度说,可查找技术问题的修改变化过程,其它的,起码也可作为历史文献有其保存价值,所以很希望大家多把自己不用的书给母校,以丰富藏书并发挥其作用,我想他的话是对的。 母校为感谢上海远洋运输公司,特赠送匾框一只上书“江海深情,惠及海内外校友,无私援助,同心振兴我中华”等词句。 三月十四日,我在北京和本通讯编辑组的学长们谈起美国赠书的事,王唐生老学长(土1938)说,前两年谭荫洪学长(土1937)曾向母校献出一批当年在校读过的原版教材三十余册。我回沪不几天,接连收到王唐生学长两份这件事的文稿,我觉得这事意义很大,特另文转载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