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母校动态

肖纪美教授谈校史校风

时间:2013-04-08 23:15:34  来源:  作者:

编者按

纪美教授是我校44届校友,供职于北京钢铁学院,学部委员。去年10月应学校之邀,来校讲学,借此机会,我们请他谈谈校史校风,现整理如下:

 

39年进入学校,44年毕业。我是搞材料的。人才的才和材料的材是通用的。材料叫性能,人才叫才能。在固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取决于它的知识结构,材料性能取决于它的内部结构,原子啦、电子啦,等等,特别是工艺过程。搞教育的,教育工程,教育工序,它的设备,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教师,两个都重要。根据这个思路,唐院为什么能培养那么多优秀人才,一是原料好。炼铁要有好矿石,那时大家都知道唐院是个好学校,都来报名,考进的学生质量好。二是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现在看来有缺点),教师要求严,学生学得扎实。工程力学罗忠忱教授,要求就是很严格的!一个班30几个人,考试下来,不及格是红的,几乎是满堂红,没几个及格的。力学不仅要求答案正确,还要方法对,小数点要求精确到三位。答案是5.32,你算出来是5.23,得零分。他说,你要是当工程师的话,算错了一点,就不得了。那时大家考试都是战战兢兢的,他的降班比例是很高的。那时候班是很自觉的,不像现在,降班很麻烦,家长来找,省教育局来找。一定要严,不严不行,象工厂的产品,不合格是不能出去的,我今年72岁,83年还上课,那时舞弊风有点凶。我就给学生打招呼,我教的这门课,你千万别试,我这个人脾气不好,说好听点是要求严格,我抓住你一次,没完没了得斗你,你找院长、书记也没用。我讲了两次,他们打听了确实是这样,现在考试没人敢舞弊了。那时唐院设备不行,尽是旧的。软件——教师好。如李汶教授,那时是助教,讲画法几何,很清楚。老师要敢于严格要求,敢管。总结起来,原料好,教师好,待遇好。

我是矿冶系的,矿冶系有个王教和教授,教得好,还有一个陈万喜教授,考试舞弊抓到就开除。有个同学成绩很好的,他想考得更好,让林秉贤教授给抓住了,那是很严的。我们班还好,进来40多个,出去(毕业)30多个。学校今后怎么办?一个要保持唐院的声誉,把学校办好,国家教委要办30所重点院校,要争取,至少要争取排在100名之内。现在校长就要抓这个,抓学术声誉。现在学校扩大了好多系,单科办学校不适合现代化要求。古代的、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用。办大学不仅工科要搞,尽量作到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单科办学,满足于一个铁路工程师,对宏观的东西了解不够。现时代,多学科,多渗透,要多选课,包括人文课,这样才思路开阔。你看,唐院的人当领导的不多,一个是徐采栋,九三学社常务主席,原来是贵州省副省长,现在是全国人大常委,我们是同班同学。一个是矿冶44,安徽副省长杨纪珂,现调人大常委,再往上就没有了。学得太窄。过去讲工程管理,不讲经济学,搞工程必须有经济学知识,还要学习马列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学了哲学,对思想有帮助。

今后办学就要保持和提高学校声誉。茅老反对搬到峨嵋,校庆时,张维给茅老讲,校庆了,打个电报吧,茅老说,我作为交大校友打电报。关键是怎样能招到好学生,平越没啥设备,地方很小,条件很艰苦,招到不少好学生,搬到峨嵋后招不到好学生。第二是抓教育质量,保持唐院的学风,敢于、善于严格要求学生。现在的学生1819岁,没定型,管不严,不好好学习,搞第二职业,我反对。搞第二职业怎么能好好念书?

现在的学部委员,采矿的人不少,搞工程材料的偏向自然科学,容易选上。搞工程的,有工程贡献,对学科不是很有发展,现在还是要培养理工结合的人才。铁道能办什么大学嘛,文理结合,交大不仅有铁道,还有其它,办经济,办财贸,办社会科学。国外的工程师,有经济观点,国外工程师不仅学经济,还要学法律,美国好几个州,工程事故工程师要承担法律责任,有了法律知识,终身受益。

教育要三个面向,抓三个方面:一是抓基础,只有注意抓基础才有未来前途;二是要掌握方法,以马列为指导,学会一系列方法,学习做人,处世的方法,终身受益;三是外语,要面向世界,至少一门,不求多,专业课可少一些。

 

整理人  韩琴英       

199210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热烈庆祝母校120周年华诞专辑
热烈庆祝母校120周年华
校友活动:又是一年芳草绿 正是春游好时节
校友活动:又是一年芳
2014年5月4日交大青年校友欢聚大连旅顺
2014年5月4日交大青年
曹建猷院士-铁道电气化专家
曹建猷院士-铁道电气化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