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15日,西南(唐山)交通大学迎来了建校一百周年,成千上万的校友,带着几十年来魂牵梦绕的思念从海内外回到了母校,尽管这里的校舍、这里的景色都已换上了现代化的色彩,这里是一座飞来的大学城,一切都是以崭新的面貌矗立在大家的面前,但是这里的一切:这里的气氛、这里的建筑物名称,明诚堂、眷诚斋、扬华斋、校友厅,这里的老教师们是那样地令人感到亲切、熟悉、温馨。校友们徜徉在校园之中,环视一切后,自然地产生一种游子又回到母亲怀抱的轻松而愉快的柔情,他们在心底呼喊着:“母校!我们又回来看望您了!”
在校史展厅门前,我们看到许多白发苍苍的校友在签名处签名。令人奇怪的是他们在签名册上写下的第一个字,并不是汉字,而是A或B或C、D......及阿拉伯数字,然后才是他们的姓名。啊,原来他们是在写上学生时代的学号。“学号”这个名词,几乎对每个人都不陌生,因为只要你当过学生,在你一年级入学注册时,学校为便于教学管理,都会按学生注册的先后给一个编号,这就是你的学号,只是一般人对它根本不在意,更谈不上把它记牢。但是在咱们西南(唐山)交通大学却有这么一些校友,尽管他们毕业离开母校已几十年、甚至半个多世纪,他们或已年过花甲、或已年逾古稀、或早已步入耄耋之年,他们对一生中经历的许许多多事情可能早已忘怀,而他们却从未忘记过母校给他们的编的学号,他们无论是在给母校写信、写文章、签名留念、校友聚会时,都会很自然地在写自己的姓名之前注明自己的学号,如1935年入学于1939年毕业的校友史而毅写了一篇题名为《纪念茅老师》的文章,在他的名字前就写上了学号A898;又如B358丁绍祥是我校1939年入学于1943年毕业的、C891阚铎是1947年入学于1952年毕业的校友,他们写给母校的文章里落款时都注明了自己的学号;再如1933届校友于1993年毕业六十周年之际,在北京举行庆祝活动时,他们出席会议的11人,都是依注册号数(即学号)排列姓名的……,像这样牢记当年大学时代自己学号的人,在咱们这里并非个别,而是一个相当可观的群体,这个群体就是咱们的老唐山交大人。
为什么这个群体对他们的学号如此情有独钟呢?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在此简述一下老唐山交大号的编排情况,以及学号对每个学生的重要性,大家也就自然明白了。
西南(唐山)交通大学早在1896年创建于山海关,当时校名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我国最早创建的培养铁路工程技术人才的高等学府,从1897年至1900年共招收学生90人。1900年山海关校址受到八国联军的摧残,当时学生号未曾保留下来。1905年清政府督办山海关内外铁路大臣袁世凯,命令山海关内外铁路总局立即着手恢复山海关铁路学堂,随后又决定将学堂迁往唐山,并于当年开始正式在唐山建校。1906年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处登报招生,因校舍尚未竣工,招来的学生暂住天津。1907年1月唐山新校舍大部分就绪,新生才陆续从天津到校注册。为便于对教学进行管理,重新按新生入学注册的先后次序从1号开始编以阿拉伯数字,作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号。例如:我校学号为1号的学生,就是1907年入学注册于1911年毕业的简焕文。以后,每年入学新生注册学号不分学年、系别或插班等情况,一律连续往下编,编至1000号,从1001号开始,为简化数字,在学号前冠以英文字母A,编号为A1、A2、…A1000。此后,每满1000号依次换一个字头,又从1开始,编为B1、B2、…B1000,依次类推,1951年已编到E字头。1952年新生学号取消E字,以“5”字代替“E”字,顺序号仍连续下去。从上诉情况可以看出,凡学号为1—100号以及带A、B、……E字头学号的学生,都是1905年我校在唐山复校后至1951年之间入学的,即咱们所谓的老唐山交大人。
我校在唐山复校初期,不仅总教习(教务长)葛尔飞是英国人,所有教师除教国文课的是中国教师外,其他教师都属外籍;学堂布告一律使用英文;在课程设置方面,其课程表(相当于现在的教学计划)基本上与同时期英美同类大学一致。1912年以后,我校教授中虽逐渐增加了中国教授的人数,但按照本校的传统习惯,仍采用英语教学。学校在强调学生中文水平的同时,特别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当时除国文课外,无论本国或外籍教师讲课,几乎多半都是用英语讲授,凡英语课及用英语讲授的课程,一律用英语回答。课堂点名只叫学号,笔试用英文答卷,试卷上只需写自己的学号,不用写姓名,如果忘了在试卷上写学号,就算交白卷。学校公布考试成绩也只用学号。总之,师生在校期间的所有教学活动,无不与学生学号紧密相连,在这里,学号真正成了与每个学生形影不离的伴侣。每个学生不仅牢牢记住了自己的学号,甚至连其他同学的学号也能记住,因为老师在课堂提问时,有时叫学号提问完第一个学生后,再提问另一个学生就不再叫他的学号,而是说“next”(即下一个学号),如果你没有记住刚才回答问题的同学学号,即使“next”已轮到你,你还呆若木鸡坐在那里,什么也不知道,那就要闹笑话了。
几十年来,老唐山交大在课堂上重视用英语讲授,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习惯使用学号的传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一直保留到解放前夕。所以老唐山交大人对学号情有独钟的这份感情,也是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附录
西南(唐山)交通大学,在百年历史长河中,为适应多个不同历史阶段对教学管理的不同要求,学校对学生学号的编制曾作过多次变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生学号编制变化更大。为了使广大校友及同学能够对我校学号的含义有所了解,现将所搜集的有关资料,按年代顺序简要介绍如下:
入学年代 所编学号
1896.5—1900.9 未查到编号
1907年—1918年 1—1000号
1918年—1936年 A1—A1000号(详见说明3)
1936年—1942年 B1—B1000号
1942年—1947年 C1—C1000号
1947年—1951年 D1—D1000号
1951年 E1—E435号
1952年—1953年 5436—7400号(详见说明3)
1954年—1959年 由五位数字组成(详见说明4)
1960年—1965年 由六位数字组成(详见说明4)
1972年—1984年 由五位数字组成(详见说明5)
1985年—1995年 由六位数字组成(详见说明5)
几点说明
1. 本资料中所列举的学号,绝大多数为本科生及专科生的学号,仅1955—1956年
的学号中有少数为研究生学号。1957年开始,研究生的学号另成系列,由五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代表学年号,后三位数字代表入学注册顺序号。
2. 1918年—1951年在采用A—E字头学号的同时,另对非正式生采用下列临时学号:
S字头学号代表旁听生
SP字头学号代表特殊学生
Tr字头学号代表转学生
这些非正式生只要以后通过正式入学考试,即编以正式学号,并承认其在校所学各科成绩。
3. 1952年取消学号中的英文字头,分下列三种情况:、
(1) 自1952年入学的新生,学号前的英文字头被取消,学号中第一个字为“5”
(即以“5”代替“E”),“5”字后的三位数字,为紧接着原E字头学号后的顺序号,连续往下编,到1953年按学生入学人数,学号已编到7400号。
(2)1952年以前入学的本科老同学,在1952年注册时,原学号为D字头的一般不变,仅个别人学号中的“D”字或“E”字头的学号不变,保留到毕业。
(3)1952年以前入学的专科生,原“D”或“E”字头的学号不变,保留到毕业。
4. 1954年—1965年按新办法编制学号
1954年—1965年新生入学学号由五位数字组成,即左起第一字为入学学年号,左起
第二字为学生类别代号,其后三位数字为顺序号。从1960年开始,因入学学年代号为60、61……,是两位数字,故学号变为六位数字,如下表:
学号左起第一字
|
代表入学年份
|
学号左起第二字
|
代表学生类别
|
4
5
6
7
8
9
60
61
62
…
65
|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
1965
|
0或1
2
3
4
5
6
7
8
9
|
一般学生
工农学生
调干学生
华侨学生
中技学生
进修生或专科生
研究生
铁路干部或铁道兵
外国留学生
|
例如:1960级电气运输系铁道供电专业学生曹东白学号为600389。学号中的“60”表示他是1960年入学的;另一个“0”表示他是一般学生;学号中的“389”表示他是1960年入学的一般学生中的389号。
5.1972年—1984年学号由五位数字组成,左起前两位数字代表入学学年后,后三位数字代表顺序号。1985年—1995年学号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代表入学学年代号,后四位数字代表顺序号,因自1985年开始,每年入学注册学生人数已进入四位数字。一般情况下学号中的顺序号均由学校统一按系科专业录取学生人数分段给各专业,故同班同学的学号基本上都是连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