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母校动态

陈春阳在115周年校庆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2-05-10 12:09:18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校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校
在西南交通大学建校115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10月29)
陈 春 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实验室启用及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奠基仪式,并热烈庆祝建校115周年。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光临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西南交通大学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成长繁盛于国家振兴之时。在积贫积弱的清朝末期,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在救亡图存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开中国近代交通矿冶、土木工程教育先河。在内忧外患的民国时代,唐山交通大学为实业救国陶铸英才,培养出了茅以升、杨杏佛等学界泰斗和民族柱石。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我校老校长茅以升先生诞辰115周年,因此纪念茅老115周年华诞也是今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在百业待举的新中国,唐山铁道学院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筑路报国,担负起了交通兴国的历史责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西南交通大学蓄势于峨眉、发展壮大于成都,强化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以大交通学科群的综合优势,支撑了我国现代轨道交通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可以说,西南交通大学是为铁路而诞生,因铁路而发展。一部西南交通大学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铁路艰难起步,迈向现代化,实现自主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一代代师生励精图治,为国储才,愈挫弥坚、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历经115年的上下求索,115年的薪火相传,115年的锲而不舍,西南交通大学一路矢志不渝、不懈奋进。近年来,学校瞄准“建设交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按照“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办学方针和“三步走”发展步骤,学校大力推进“特色强校、人才强校、成果强校、创新强校、质量强校”五大强校战略,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办学国际化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累累硕果。
为国育才,始终是学校一以贯之的办学使命。115年的办学历程,学校曾在五万里艰难跋涉,十余次南北辗转中,造就了48位两院院士、3位“两弹一星元勋”以及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等一大批科学巨匠、学界泰斗、工程界翘楚以及政界精英,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今天,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学校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为育人宗旨,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两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达到优秀,还成功入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和全国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依托 “大交通”学科群优势,成立了“詹天佑学院”和“茅以升学院”两个创新人才培养品牌学院,致力于新时代“工程大师”的铸造和高端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并与国际铁路联盟等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携手培养国际化的高层次轨道交通人才,为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科技创新,始终是学校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从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京张铁路,到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的建设;从举世公认的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的成昆铁路建设,到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建设;从解放后我国第一台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成功研制,到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的诞生;从我国第一条万吨重载列车大秦线运行试验成功,到我国第一条载人磁悬浮列车工程示范线的联调成功都凝聚了西南交大人的智慧和心血。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顺应国家轨道交通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学校按照“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大人才”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实验室、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支撑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基础研究的四大科技创新平台。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连续两次被国家评为优秀实验室(全国仅5家)。作为申建中的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实验室,其高速列车基础研究实验平台、高速列车服役性能研究实验平台、高速列车数字化仿真平台已部分建设完成,具备使用条件。为满足高速铁路发展的需要,按照建设与使用并重的原则,今天上将举行轨道交通实验室启用仪式。“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做好迎接国家验收准备,“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今天即将奠基开建。在全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的基础上,学校主动服务轨道交通行业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承担了多项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全面参与了从京津高铁、武广高铁到京沪高铁等一系列国家重大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并围绕我国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在机车车辆、大型桥梁隧道、现代交通信息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轨道交通领域多项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学校近四年来荣获了14项国家级科技奖项,其中2009年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七,2010年位列全国高校第九。学校科研经费也实现了从不足3亿元到7亿元的突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热烈庆祝母校120周年华诞专辑
热烈庆祝母校120周年华
校友活动:又是一年芳草绿 正是春游好时节
校友活动:又是一年芳
2014年5月4日交大青年校友欢聚大连旅顺
2014年5月4日交大青年
曹建猷院士-铁道电气化专家
曹建猷院士-铁道电气化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