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杰出校友

相信的力量——茅玉麟

时间:2014-05-10 13:05:01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大连校友会  作者:茅玉麟
按:这是茅老之女茅玉麟名誉理事为共和国60周年大庆而写的一篇纪实性文章。文中既生动展示了我们敬重的老校长人生的追求和信仰的力量,同时也具体展现了作为后辈如何继承和发扬前辈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发表于网站,与广大校友共享。愿大家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激励自己前进,战胜人生的一切坎坷,在崎岖的科学小道上奋勇攀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和共和国同龄的我已经进入了花甲之年。对于个人来说,这是个听起来已经有了老态的年龄。但是,对于祖国,这是一个正蓬勃向上的年龄。作为一个共和国的同龄人,和祖国一起长大的年里,眼见着祖国一天天变化,特别是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活的巨大改变,我的心总是被激励着,好像自己一直都还是那么年轻,就如同今天的祖国。

我知道,我所看到的和能够描绘的科技进步只是我们国家这么多年来发展进步的冰山一角。但是我坚信这冰山一角给我的启迪是通用的-----一切源于一种力量,那就是相信,相信未来会更美好。正是这样的力量,带着我成长,也让中国人一直自强不息,将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今天的样子。

 父亲给我的一种力量……相信

很小的时候,常常看见父亲和老一辈科学家们的交往,像许德恒、周培源、严济慈、钱学森等等。虽然他们都已经是成绩卓著、德高望重,但是在一起的谈话总是充满想象,很多我们从来不曾想过的、或者根本不敢想的事情,他们却像孩子一般饶有兴趣地描画着。有时候他们之间也不乏争论甚至争吵,但是一切就如孩子般纯洁,只是为了某个观点而不肯放弃自己的想法,你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一份执着和严谨。

他们内心有一种力量,那就是相信。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一切想象会变成现实。那个时候,我就常常被这种力量感染着。

记得我十几岁的时候,看过父亲的文章《明天的火车和铁路》。那是写给孩子的科普文章。里面的想象让当时的很多孩子都非常着迷,对未来的描绘让人心潮澎湃。那还是并不发达的60年代初啊,父亲就想到了今天火车的速度---“在上海吃早饭而才过中午就到了北京。”火车的样子也让人心驰神往---“明天的火车漂亮极了。车厢是塑料做的,两壁和车顶都是透明的有机玻璃。你可以毫无阻碍地眺望车外的风景,还可以抬头观看天色。这车厢没有窗子,也不可能有窗子,因为车子走得太快,开了窗,风就太大了。”虽然现在的火车还没有真正达到这个速度,也远没有那样漂亮,但是火车一次次提速、内部装饰的一次次改变,以及现今北京、上海之间如此便捷的铁路交通,让你确信父亲的想象并不遥远。

父亲的文章里还这样描绘---“车厢下面用的不是钢做的弹簧,而是‘空气弹簧’。坐在这样的火车里,在新式铁路上奔驰,你就既不感到震动,又听不见声音,所以可以在车上打球,理发,甚至画精密的工程图。”想想,这不就是今天的磁悬浮列车吗?

科技就是在最初的想象中开始的,只要你的心里相信、你去努力,科技就会慢慢地把它变成现实。

父亲作为著名的桥梁专家,一直没有停止过他专业级的美好想象和实践。很多人在小学课本里都读到过父亲写的文章《中国石拱桥》。我在很小的时候也了解过父亲的一些“历史”。父亲1933年接手钱塘江大桥工程时,地理环境、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困难都摆在面前。但父亲却迎难而上,以他的科学观点和对科技的掌握,给了我们源于现实却超越现实的蓝图,并变成了现实。钱塘江大桥最终建成,成为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和主持施工的近代化桥梁。这座大桥的建成,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近代化大桥设计和建造的局面,是中国桥梁史上一个里程碑。后来为了抗日,在父亲主张下又将桥亲自炸毁。这一次在科技与爱国情结之间的选择,又一次让我看到了父亲的气魄和内心的那份相信。大桥炸毁的那个晚上,父亲在书桌前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并赋诗一首“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抗日战争期间,为躲避战乱父亲丢弃了很多东西,钱塘江大桥的所有资料却一直被父亲保存完好。1948年,钱塘江大桥又重新飞跨在波涛汹涌的钱塘江上。
虽然这是我听到的父亲的故事,但是我懂得,父亲无论面对怎样被损毁的环境、面对怎样的敌人,我们都可以用双手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好,因为我们的心是属于祖国的。

父亲内心的这份相信一直给我一种力量,让我愿意和父亲一样为梦想献出一切。

信念带我度过的青春岁月

我的青春时代是在工厂里度过的。1966年,我和所有同龄人一样离开课堂投身到了农村或者工厂中去。16岁的我被分配进入一家烧瓷厂工作,因为没有能到北大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我感到有点沮丧。父亲却这样告诉我:“你是我们家的第一个工人,应该感到骄傲,好好地去工作。先做人后做事。”

先做人后做事,父亲的这句教诲成了我一生的座右铭。无论做什么,我都会以这个标准衡量自己。在工厂的14年里,我从工人师傅那里学到了勤劳、坚忍和乐观,尽管那是一个科技几乎停滞的年代,但是我心中的梦想和信念却一直都那么坚定。

在工厂里,脏活累活我从不落后,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记得工厂转产做毛主席像章,我对红漆严重过敏,眼睛肿得就剩下一条缝了,但一天也没离开过工作岗位。后来工厂转产做无线电,我很光荣地被选为一名技术工人。当时的无线电算是很多人追求的四大件之一,作为一名无线电技术工人,算是我与科技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1980年,因为长期在无线电厂工作的原因,我患上了职业病“铅中毒”。我离开了工厂,在筹建中的中国科技馆申请到了一份管理科技情报的工作。

这一次,我真的开始了与科技更亲密的接触。改革开放的中国日新月异,而我作为一名科技情报管理员,更是每天都在看到和体会到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每天都在带给中国不一样的模样,每一天、每一年都有令人振奋的新变化。科技的力量正带着中国向现代化迈进。我的那份相信没有错,许许多多中国人心里的那份相信都没有错。

 我的“架桥人”生涯

1991年,为纪念父亲的科学精神,父亲生前担任过职务的十余个单位发起并捐资成立了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基金会的委员单位包括了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九三学社中央、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水利部、中国科协等近百个部委和单位。基金会的宗旨是纪念茅以升先生一生为我国工程建设以及科研教育的贡献并继承其未竟事业,支持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普教育、成果奖励等,促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繁荣,促进科技后备人才的成长。而我荣幸地成为了基金会日常工作的执行者。可以说,从这一天开始,我不仅仅只是一个被科技鼓舞和振奋的人,还是一个可以给科技一点推力的人。

基金会成立成立19年来设立了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大奖、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等十个奖项。每年都会对桥梁、铁道、教育等方面的有杰出成就的工程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19年来已奖励了1500余人。他们为祖国科技所作出的成就得到表彰,同时也把父亲等老一辈的科学精神带回去。每一次表彰会上,我都会在国歌奏响时流泪。在回顾父亲一生的事业时、展望今天桥梁事业、铁道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时倍感振奋。

基金会组织的较高规格和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更是每一次都让我站在世界科技的前沿,让我看到了中国人崇尚科学、严谨对待科技的精神。现在“茅以升桥梁研究所”、“茅以升中学”、“茅以升实验学校”、“茅以升班”在很多地方、很多学校兴起,里面包含着对科学的崇敬和信任。有了这样的“相信”,中国怎能不腾飞呢?
“相信”的力量也总在推动着我。基金会撘起了海峡两岸科技交流的桥梁,从1999年以来,每年都进行科技交流活动。我也对科技的发展和传承越来越痴迷。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中国的古桥非常多,而且很多桥正在被岁月和越来越快的建设所吞噬,于是我们又开始了古桥的研究和保护。

 当梦想照进现实

科技让我们相信我们的日子会更美好。每一天的美好也让成为政协委员十二年的我每天忙个不停。

当国家矿难频发的时候,我就记录下每一起被报道的矿难,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当发现很多古桥正在不断被发现,有的正在遭到破坏时,我开始全国各地寻找古桥爱好者和专家……有时做一个提案是艰难的、得罪人的。但是这些年来,当我的几十个提案纷纷变成现实时,那真是令人兴奋和骄傲。特别是当有人告诉我,我为他们的待遇问题所提的提案已经得到圆满解决,他们100多人向着我办公室的方向为我鞠躬致谢的时候,我能体会到让梦想照进他们现实的那份幸福。

2008年,全中国人民都揣着同一个梦想,那就是奥运梦。这个梦也在我的心里一天天滋长。站在办公室对面的窗户旁边,每天我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鸟巢的建设过程,2008年初的一天,一个想法突然闪现,为什么不建议国家将每年的88变成一个全民的体育节,让奥运精神常在?在提案递交之后的每一天,我都在盼望着这个提案能尽快变成现实。2009113,和很多对此强烈呼吁的朋友们一起,欣喜地看到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的消息,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88为“全民健身日”,这将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体育节日。

    北纬40度是一条凝聚了人类文明的脉络。它穿越了古老的长城、美丽的敦煌莫高窟、蜿蜒的丝绸之路和庄严的金字塔,横跨纽约、华盛顿、法兰克福、东京、首尔等跨越文明的著名城市,承载着悠远厚重的人文历史。首都北京正是这条脉络上璀璨的明珠。我和同事们翻看地图仔细研究北纬40度在北京的具体脉络,我们还开着车跑到实地去查看。原来北纬40度横穿北京城区的北部,连接着香山卧佛寺植物园、圆明园、奥林匹克国家森林公园、首都国际机场等重要地点。它与北京中轴线相交,交汇点正好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之内。于是我想到应该在北京建立北纬40度的的标志,这本身就是很好的科普宣传。我的提案很快得到答复,选址工作也随即开始。20071213日,第一个标志已经在北京植物园幽静的山坡上落成。我还有一个小小的遗憾,就是希望能在奥林匹克公园里,在与北京中轴线的交汇处再建一个标志。中轴线是15世纪初叶北京建立起来的政治、文化中心线,最南端的永定门正是那个年代向世界敞开大门、祈福永远安定的象征。而在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今天,在北京建立这样的标志,不仅能在中轴线政治、文化标志的基础上增加科学标志,还可以象征中国横贯全球的对外联系、期盼携手建立和谐世界。
年我提出的《建议政府对免费公园加强综合管理》的提案被政协北京市朝阳区委评为优秀提案。我由英国的海德公园内著名的演讲者之角联想到朝阳区于200671起有43家公园向社会免费开放,但政府的便民举措却引起一些聚众、扰民等不和谐的现象。我的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朝阳区绿化局、公安分局立即加强对公园的综合管理,使公园的管理、服务水平没有因免费开放而降低,不文明的游园行为也有所控制。真正发挥了公园文化阵地的作用。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这是父亲说的。他是说给自己的,也像是在说给我们这些后辈的。告诉我们人生的脚步不应该停止,因为我们内心有一种力量……相信。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热烈庆祝母校120周年华诞专辑
热烈庆祝母校120周年华
校友活动:又是一年芳草绿 正是春游好时节
校友活动:又是一年芳
2014年5月4日交大青年校友欢聚大连旅顺
2014年5月4日交大青年
曹建猷院士-铁道电气化专家
曹建猷院士-铁道电气化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