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的负责人开始是 李培南,再后是彭康,前者是二野军队南下干部,后者是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也是共产党干部。解放前后学校总体保持平稳过渡,实力依然很强,继续保持“北清华、南交大”的均衡局面。
到了一九五二年,由于中央实行对苏联一边倒的政策,在教育上也采用苏联单科分类别大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第一次校院大调整。在当时的几所顶尖大学中,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由于位于首都,得于重点加强,从全国各大学抽调精英壮大实力,成为院校调整的受益者。
当然交大也从外面调入了一些工科力量,但除了造船得到同济大学支援得到加强外,其它都是被撤掉的上海二流大学的专业并入。后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院长 徐匡迪在上海交大 211工程中预审中也指出“复旦是院校调整的最大受益者,而交大则是最大的受害者”。
1959年7月,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部分分离成为两所学校,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 西安交通大学,原交通大学校长 彭康改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定名为 上海交通大学。 [2]
2015年7月8日,《QS金砖五国大学排名2015》发布,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六。2015年 QS世界大学排名(2015/16)发布,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70位。
交大唐校
西南交通大学曾多次更名,但人们耳熟能详的仍称为“唐山交通大学”。1896年5月,中国第一所铁路高等学府“ 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肇建,它就是后来蜚声中外的唐山交通大学前身。1905年10月学校迁址唐山,定名为 唐山路矿学堂。这所学校的创办,使唐山与中国近现代交通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唐山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摇篮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1912年9月,孙中山先生莅临该校视察,发表了“革命需要武装、建设两路大军”的著名演说。唐山交大比照美国
14/22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