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约翰大学去攻读新闻学了。交大当时教学用的全是 麻省理工学院的原版教材,被世人敬称为“东方的MIT”。交大校友,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时,在与母校交通大学的教授通信时,激动地说道,这里的教材都是我原来在交通大学的上课讲义,原来交通大学把MIT搬到了中国。
交大除了理工科外,三四十年代逐渐兴办了管理学院,成为中国第一个开办财会、管理等专业的大学,解放后被院系调整,为加强 复旦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的实力而调离合并。当时交大在人文方面的大师级人物、中国近代传记文学始祖的 朱东润教授也被分配复旦大学。
因为叫交通大学, 唐文治校长确定校庆的时候,取自交通是为了“四通八达”的意思。
交大一直以来的办学思路是建成东方的MIT,当时的交大的老师大部分是留美博士,水平非常高,如机械系 朱物华,冶金系 周志宏是 哈佛大学博士,数学系 张钟俊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还有凌鸿勋, 钟兆琳, 王之卓等,不胜枚举。
当年的国立交通大学用的大都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原版教材,要求非常严格,有硬性的不及格率,能进交大都是千里挑一。钱学森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时,发现许多东西跟在交大学的一模一样,要求免修得到批准;茅以升从交大唐山工学院毕业去美国 康奈尔大学时,由于学习特别优秀,名列第一,校方决定从此对中国交通大学的留学生免试入学;王安去哈佛时,由于抗战没有带交大毕业证书和成绩单,哈佛大学知道是交大毕业的,决定破格录取。因为之前去哈佛的交大学生都非常优秀,交大当时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极具知名度的。
由于二三十年代交大名校长治校有方,交大在国内享有盛誉,成为有志于工程 的学子的最高学府。在抗战前交大达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顶点。交大则是专注工程、管理类,是工程方面的最高学府。当时交大南有交通大学上海本部,擅长机电 类;北有交大唐山工学院,执全国土木之牛耳,交相辉映。
返回上海后交大逐渐恢复元气。在四年内战中交大基本没有受太大影响,但交大学生也不再耽于书本,开始积极参加政治运动,用血的代价铸就了当时上海的“红色堡垒”。当时交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不少当时学生后来也因此成为了政治活动家,比如 江泽民、 汪道涵、 丁关根等。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局已定,开始把交大的一些名教授带去台湾,如 凌鸿勋、 李熙谋等,正是他们后来在台湾“恢复”了交通大学(即今 新竹交通大学),已经是亚洲知名学府。
交通大学在迎来解放曙光的同时,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高校调整。解放时的王之卓校长被调往 武汉测绘学院
13/22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