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铁路是跨越式发展的
经济观察报:你在这个领域刚起步的时候,国内的情形是怎样的?
翟婉明:我们当时的基础非常差,当时迫切需要改进局面,而且不需要太多高深的理论。对于我当时做研究来说,这个领域到处都是机会,舞台是很大的。
经济观察报:你的“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是怎么创建起来的
翟婉明:早在1990年,我就感到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输是铁路隐患,机车车辆对线路运行的破坏,轮轨的冲击振动加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在沈志云、严隽耄、孙翔等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研制计算机仿真系统,建立“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
经济观察报:整个研制过程中,让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翟婉明:第一次编制出核心程序后,我以为大功告成了,可没想到,等待我的却是“车轮远离钢轨”的结局。程序中肯定存在错误,但错在哪儿,当时还不清楚。我们做了无数次的修改,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我甚至怀疑过整个程序的框架,几乎想放弃。但如果放弃,此前一切努力就白费了。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了是钢轨模态选取有误,才导致了数值发散现象。
经济观察报:在列车的实际运用层面,你们如何展开试验?需要经常在列车上吗?
翟婉明:我主要还在线下,关注列车的动力性能,测量车辆对路桥的震动影响。一般来说,我们做的都是考核性实验。列车和线路的匹配程度一般分为“优秀、舒适、合格、不合格”四个指标,比如说要将某一路段的列车时速提速到160公里,我们就给列车设置一些动力参数,通过线下测试和车上测试看这些参数满不满足安全性、平稳性、舒适性,如果满足,就算是实验成功,就可以推广运用了。
经济观察报:最近忙的是什么试验?
翟婉明:刚忙完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实验,最高跑了394公里,运营时速是300公里。
经济观察报:这次的试验是怎样开展的?
翟婉明:这是一次高速铁路的试验,目的是为了准确评估铺设高速铁路无碴轨道轮轨动态下的安全性。这种新型的无碴轨道,是由混凝土轨道板铺设的,取代了人们熟悉的用石子堆砌的有碴轨道。我们先将黑乎乎的铁轨打磨得明亮,然后才能把薄薄的应变片贴上去,这些环节都要在试验前就绪。我负责的两个测区相距约十公里,但测试工作必须协调一致。我要来回在这两个测区跑,反复趴在地上和站起来,检查上百个测点的仪器布置情况。当试验列车呼啸而过,仪表记录下时速300公里,且运行安全平稳时,我们的试验才算成功。
经济观察报:咱们的火车能跑多快?提速还有多大的空间?
翟婉明:这个问题的确是老百姓比较关心的。从1997年的第一次大提速开始,经过了六次提速后,我们的时速已经从每小时80公里提到了260公里,其中2004年的第五次大提速受益面最广,提到了时速160公里。2006年第六次提速,只是在一些有条件的路段,将时速提到了260公里。这些都是在“既有线”,也就是老铁路上的提速。在世界上,“既有线”时速200公里已经达到极限,如果再高就违反科学规律了。因此,目前还没有第七次提速的规划。
经济观察报:我国现在铁路发展的现状如何?
翟婉明:我们的路网长度虽然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德国法国的八分之一,但我们这十几年的客车提速和货车重载是跨越式发展的,以前的列车又慢又不舒适,服务也不好,现在列车的设计都很舒适,性能也很好。现在国家已批准建设10余条高速客运专线,其中就有四川的成绵乐客运专线。尽管如此,它也只能满足社会需求的60%。而在四川,由于山区多,虽说比前几年提速快,但列车运营速度还不够高,这让我们十分焦虑。只有不断攻关,才能改变现状,大上台阶。
科研的乐趣在于不断被同行认可
经济观察报:不工作的时候你有什么娱乐活动?
翟婉明:原来我喜欢爬山,因为在成都有这便利,就办了张青城山的年卡,二三周去爬一次山,那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但是,后来工作越来越忙,就二三个月爬一次,而现在变成一年一次了,虽然我不抽烟不喝酒,但平时不锻炼,身体也是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工作这么忙,身心绷得太紧不好吧?
翟婉明:谁都想放松,但真的没时间呀。可能是人过了45岁,就特别想赶紧弄出点成绩来,而且必须赶它的时效性。所以,我们没有周末节假日,晚上基本上都是加班。不是我一个人,我们整个课题组都是这样,习惯了。平时也就是晚上加完班,大家一起出来吃点夜宵。
经济观察报:科研工作的确不易,可能还有很多人搞一辈子科研,却什么荣誉和成绩都没有。
翟婉明:没错,付出了很多心血,却得不到认可的人,要比得到荣誉的人多更多。
经济观察报:搞了这么多年的科研,你有什么感受?
翟婉明:我虽然头衔里有一个“副主任”,但主要工作还是带着课题组做研究,一直在一线工作。对于科学研究,我的体会是,搞科研要一步一步来,要有坐冷板凳的充分准备。我前七八年做基础研究时,非常寂寞。不过,对于搞科研的人来说,苦与乐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如果哪天不加班,我心里会觉得怪怪的,不正常。这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我在这个领域做了二十年了,别人都觉得这样的生活是辛苦的,可我不觉得,因为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我能从中感受到乐趣。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