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旧唐书·李渤传》:“渤耻其家污,坚苦不仕,励志于文学,隐于嵩山,以读书业文为事。” 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敦厚诚信的品德,吃苦耐劳、创新、实干的社会责任感,成就大事的志向。 [13]
果毅力行
果毅:指果敢坚毅。《书·泰誓下》:“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孔颖达疏:“果为果敢,毅为强决……皆言其心不犹豫也。”力行:一是指竭力而行。孔传:“行无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二是指努力实践。《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论语》: “言必信,行必果。”信--诚实,言之有实;果--必行。儒家认为笃志力行、专心一意地去实践是与好学、知耻、诚实、守信相连的。校训旨在培养学生果断坚 毅、言行一致的品德,包括敢于改革创新,敢于拼搏,敢做敢为,战胜困难,不怕曲折,锲而不舍,扎扎实实,兢兢业业的事业心。 [13]
忠恕任事
忠恕: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忠--尽心为人,尽力为人谋;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论语·里仁》记载曾子评价孔子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朱熹《集 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违道不远是也。”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人,是“仁”的具体运用,作为 贯通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忠恕成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任事:有多种解释,与校训贴切的解释有二:一是称职,胜任所担当的职责;二是顶事、顶 用。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 “造酒法:用黍米。曲一斗,杀米一石。秫米令酒薄,不任事。”石声汉注:“任事,顶事。”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坦荡胸怀,尽心为人、仁者爱人的品德,具有 自信心、责任心、竞争力、团队合作精神,树立为“民族得中兴”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为世界之光(为世界添光彩)”的业绩来证明自己能够胜任各种挑战性的 工作。 [13]
若从时间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1933年校训“精勤,敦笃,果 毅,忠恕”立足于教导“如何做人”。1937年校训在继承1933年校训“如何做人”的基础上,提出“求学,励志,力行,任事”,增添了“如何做事”的内 容。用稍后公布的《校歌》来注释《校训》,就是要求作为一名交大人,做人永远要谦虚勤勉,忠诚老实,果敢坚毅,宽厚爱人,心理健康,掌握与人相处的艺术; 做事要永远“求学”不止,追求“真理之花”、“性灵泉源”,炼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积累“实学”来“培国本”;要以“民族得中兴”、“为世界之 光”的远大目标来“励志”,既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又能辨别是非,保护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以“青年之模楷”、“鼓舞群 伦(群伦:同类)”、“英俊济跄,经营四方”的理念,在科学、艺术、实业等领域,以实干、苦干、巧干的业绩来身体“力行”与任事“。 [13]
交大校歌
交通大学自1896年创办以来,受形势变化与隶属关系的影响,学校多次更 名,因而历史上也创作和吟唱过多首校歌。譬如,1897年有南洋公学师范院院歌--《警醒歌》,1909年有《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校歌》,1915年有 《南洋大学堂校歌》,1926年有《交通部南洋大学校歌》,抗日战争时期又创作了新的《国立交通大学校歌》。以上校歌,除1915年的校歌是对1909年 的校歌歌词稍作修改之外,还未出现过完全采用、传唱前校歌的先例。
《国立交通大学校歌》 |
“美哉吾校,真理之花,青年之模楷,邦国之荣华,
校旗飘扬,与日俱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鼓舞群伦,启发我睿智,激励我热忱,
英俊济跄,经营四方,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性灵泉源,科学之奥府,艺术之林园,
实业扩张,进步无疆,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灿烂文明,实学培国本,民族得中兴,
宇土茫茫,山高水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
|
|